阿里云服务器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科技
科技 黑龙江资讯网 2023-11-17 506浏览

考古教授“吃播”走红 知识也能带来大流量

国人最早撸的串,出现在宁夏中卫的长乐汉墓;油条为啥是成对炸?因为南宋临安摊主替岳飞鸣不平,把秦桧夫妇捏成了“油炸桧”……最近,深耕“冷门专业”的张良仁教授火了!原因是吃饭太认真。

考古教授变“吃播”

“冷门”考古热起来

张良仁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考古系,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,于2014年加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。主要从事中国西北和欧亚大陆史前考古,曾主持甘肃张掖黑水国遗址的发掘等工作。

不过,点开张教授的某短视频账号,扑面而来的不是一股书卷气,而是浓浓的饭菜香。上述知识点,正来自系列视频“考古学家的美食之旅”。

柴火馄饨、鸭油烧饼、糖粥藕、酸菜鱼……单看短视频标题,让人食指大动、馋虫为之一振。张教授的美食足迹,遍布祖国大江南北:大唐不夜城、吐鲁番、香港……可看看视频,就会发现“吃播”之意不在吃。一顿饭竟被他拆解成无数个知识点,饭还没吃上一口,历史考古的“精神食粮”却很对人胃口。

张良仁说,受哈佛大学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主编的《中国文化中的饮食》启发,自己从去年开始注意饮食考古。目前,国内研究美食的考古学家不多,但是可以研究的东西却很多。“为了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,我就想到了在短视频上讲考古”。

镜头前,54岁的张教授变身网红,性格相当“社牛”。镜头后,张教授低调谦逊、治学严谨,从事36年考古的他,一度是“两耳不闻窗外事”。

张教授说,他之所以选择破圈而出,是希望借短视频的火,让“冷门”的考古知识热起来,被更多年轻人了解、喜爱,吸引更多有志于考古的伙伴投身其中。

“像上课那样讲考古比较枯燥,为了让知识更有趣地传播,考古需要借助一些表现形式即‘考古+’。从美食、故事、文物、旅游等大众接受度高的方面入手讲美食是第一次尝试。”

还打算去博物馆

拍视频、讲历史

在张教授看来,考古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学科,可以包含各种有意思的话题,后面还可以拓展到其他内容。如果年轻人不喜欢,就很难传承下去。除了美食外,未来他还打算去一些博物馆和遗址拍视频、讲历史。

这样充满知识含量的“吃播”,令人耳目一新。此前,胡吃海喝的“吃播”,“大胃王”不仅浪费食物,更是一种自伤行为,甚至发生了送医身亡的悲剧。因此,多平台相继叫停大胃王吃播,并采取删除、关闭账号等措施。张教授的走红,也说明了“知识含金量也能带来大流量”。

而让热爱的学问不再被“束之高阁”,还有很多像张教授这样的专业人士,用实际行动打破求知围墙,拿网络平台当“教室”,以手机屏幕为“黑板”,让真正的知识回归生活,接上普罗大众生活的天线。

比如说,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化身“玩骨头的卢老师”,把吃剩的碎骨还原成模型来普及古生物学;同济大学退休教师变身“不刷题的吴姥姥”,用铁锅演示中国天眼,用扫帚模拟宇宙射线;《博物》杂志副主编成为“无穷小亮”,让人们开始关注身边的物种……这样的硬核知识,无疑才是更健康的流量。

据新京报、紫牛新闻

新浪众测 新浪众测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

“掌”握科技鲜闻 (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)

相关新闻
黑龙江资讯网

黑龙江资讯网10000+篇文章

站点 微博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黑龙江资讯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
返回列表

拓展阅读

阿里云服务器

Copyright 2003-2024 by 黑龙江资讯网 hlj.hxxinw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